close

  本報訊(記者康鵬)“現在很多的改革並不是在經濟強省或者以前的改革重地發生的。改革已經形成了均勢,這對後來者來說是機會。武漢未來要成為內陸改革高地。”
  昨日,《投資時報》用3個版刊載特約研究員羅天昊的萬字長文——《興漢九策》,為武漢發展建言獻策。
  正如羅天昊觀察到的,武漢正在發生令人振奮的變化。媒體和社會各界也頻頻把目光投向這裡。一個月前,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重磅推出8個版的《中部發動機——復興大武漢專題》,從工業倍增、光谷夢想、交通優勢等各個方面,探討武漢的機遇與挑戰,有贊賞,也不迴避善意的批評。報道認為,“中國經濟版圖上,武漢曾經的崛起、低谷和正在加速的復興,都極具代表性”。
  有觀察者認為,外界對武漢的關註和研究正走向深度化。“不再是浮光掠影的趨勢判斷,而開始探尋武漢復興的具體路徑和各種可能性。”
  《投資時報》建言的“九策”分別是:
  善借國家大勢,高起點肇劃未來;
  強二優三,實施“中端崛起,高端突破”的產業戰略;
  擴大戰略腹地,率先實現產業升級;
  推動“民營經濟倍增計劃”;
  振興新區,均衡發展;
  振興文化產業,打造新的產業支柱;
  建成內陸改革高地;
  善待人口紅利,建成包容開放的博大之城;
  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中保持平衡。
  從規劃、產業發展、改革、生態等多個方面,“九策”顯示出對武漢較深的研究和問題意識。
  6月初,《投資時報》發佈“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”,武漢被評為“中國容量潛力巨大的城市”和“財力最雄厚的城市”之一,其排行根據,就是武漢外來人口、財政收入等各方面數據。
  在不久前持續20多天的“增強武漢自信”大討論中,發言的各界人士也顯示出深入的研究:世界營銷大師科特勒認為武漢要推出政策和激勵措施、優化商業環境,以吸引投資者。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易鵬認為,武漢要打造長江經濟帶和新絲綢之路之間的交接點,承東啟西,南北呼應的交會點,並且要加強契約文化建設。
  觀察人士表示,“這些都是基於對武漢的區位、產業乃至商業文化等方面深度認識才能得出結論”。  (原標題:外界對武漢發展深度關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q06bqch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