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天山網訊(通訊員楊金寶報道)“團里今年成立了紅棗專業合作社,對我們職工農產品進行了統一管理,紅棗銷售實現綠色通道,我家的60畝紅棗,今年純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!”11月21日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七團三連職工郭玉傑高興地筆者說。這是團場成立種植、養殖、農機3個專業合作社,實現團場增效,職工增收的一個縮影。
  紅棗合作社
  三十七團處塔克拉瑪乾沙漠東南緣,利用得天獨厚的光熱和區位優勢,種植3.76萬畝紅棗經濟林。按照兵團及二師走特色紅棗產業化的部署,將紅棗產業作為職工增收的支柱產業來抓,在全團範圍內推行紅棗標準示範園建設,對果樹品種、栽培技術、田間管理、病蟲害防治、灌溉技術進行了規劃統一。紅棗已成為該團職工增收的支柱產業。紅棗產量逐年增大,今年紅棗(灰棗、駿棗)產量突破4100噸(乾果)。
  團黨委從特色產品長遠利益,提出走品牌戰略,註冊“南屯玉棗”,成立紅棗專業合作社,會員5人,註冊資金300萬元,嚴格履行訂單產品管理規定,堅持“講誠信,守合同,三兼顧”原則,強化大宗果品商務管理工作。在紅棗產品收購銷售中,做到統一標準、統一品牌、統一包裝、統一宣傳、統一價格、統一對外銷售,確保銷售的果品,衛生、安全和優質優價,切實為種植紅棗的承包職工帶來的實惠。
  養殖合作社
  三十七團按照多元增收的總體部署,實行團場扶持、能人牽頭,職工入股合作形式經營,成立且末縣恆盛生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,解決職工一家一戶分散養殖向有組織的集約化經營轉變。
  三十七團養殖合作社已有250萬元建豬場一座,2400平方米的豬舍,年出欄1400頭,純利潤達40萬元。團場現投資3000萬元重點建設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基地一處,基地建設初具規模。養殖場占地面積57750平方米,建有占地面積15030.4平方米的標準化圈舍,年出欄育肥豬10000頭,年創產值4000萬元。
  農機合作社
  三十七團成立以保護性耕作為主,成立且末縣萬心利民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,聯合連隊農機大戶,走規模化經營、市場化運作、專業化管理的路子,採取統一管理、統一作業、統一結算的方法進行運營。業務範圍是:清挖排渠,處理土地、鋪膜、播種、耕地。註冊資金300萬元,成員5名,擁有農機械151台,總資產1000多萬元。合作社的成立,能更好地匯聚農業機械資源,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,對促進農業節本增收,團場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  農機合作社會員宋崇河告訴筆者說:“我年初購買了一臺大馬力拖拉機加入合作社,今年純收入20萬元。”
  三十七團通過不斷加大轉變生產經營方式、創新發展模式、轉變勞動就業觀念,在實現團場增效、職工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,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  (原標題:三十七團成立三個專業合作社助力職工增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q06bqch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